消委會測試6個點餐平臺的送餐時間、餐飲格價等,發現在不同平臺向同一食肆訂餐,食品種類、定價及優惠都有差別。例如,在不同平臺點選同一食肆的鍋貼、湯麵套餐、珍珠奶茶、紅油雲吞等,價格可相差12元。
消委會職員去年12月以消費者身份,在全港11區透過6個點餐平臺,包括3個綜合點餐平臺(戶戶送Deliveroo、Foodpanda、KeeTa)及3個連鎖食肆的自家平臺(肯德基KFC、麥麥送McDelivery、必勝客Pizza Hut),分別在午膳及晚膳時段,先後56次訂餐點選共177項食物,包括套餐、單點及飲品,並選擇外送服務進行測試。當中,肯德基KFC和必勝客Pizza Hut以特定時間形式顯示預計送達時間,另外4個則以時段方式顯示。
測試發現,同一食肆在不同平臺展示的食品種類、定價和價惠都有差別,點餐平臺大部分定價比外賣自取高,部分更高達81%。在3個綜合平臺中,近85%至逾90%的食物價格高於外賣自取,其中以「碎蔥鮮拖羅蓉手卷」的價格差異最大,達61.5%,相差16元;在3個連鎖食肆平臺,「魚柳飽」單點價格相差近85%,是今次測試中差價百分比最高的食物。
測試亦發現,六成訂單早到或遲到,並無依照平臺提供的預計送達時間,其中有9次(16%)實際送餐時間較預計的遲,當中4次均屬於Foodpanda,該平臺的預計送達時間為25至45分鐘。然而,最長一次仍然遲到19分鐘。另外,Deliveroo亦有2次遲到,其預計送達時段較長,其中一次預計在43至68分鐘送達,已有25分鐘的彈性,卻仍遲到10分鐘。
至於2個以特定時間方式顯示預計送達時間的連鎖食肆平臺,共有3次遲到,當中一次預計需時長達59分鐘才可送達,最終仍遲到9分鐘;另有1次雖然沒有遲到,但預計時間卻長達89分鐘,不符合一般消費者的期望。
食物遲到用戶或許會心情不好,但早到亦未必是好事,例如上班族在放飯前便收到訂餐,或用戶落單後未趕及回家。指消委會的實試中,有25次早到,當中「麥麥送」全部6次均早到,KFC有5次、KeeTa有8次。其中一次,KFC晚餐時訂預計送達時間為50分鐘,但只需13分鐘便收到,較預期早37分鐘。
即使點選同一食肆的相同食物,不同平臺的實際送達時間亦有差別。在其中一次實試中,消委會職員分別於3個綜合平臺點選同一食肆的鍋貼及湯麵套餐,其中一個平臺於訂餐後23分鐘已率先將食物送達,而最遲的一個平臺則用了78分鐘(遲到10分鐘),兩者相差達55分鐘。另外2次實試,最早與最遲送達時間則相距20分鐘。
個別餐廳為確保運送食物期間不會傾側或滲漏,用了多重包裝,造成更多垃圾,亦有食肆未有按要求「走餐具」。消委會建議,各點餐平臺應主動採取措施,促進食肆使用環保及安全包裝,並應將選項預設為「走餐具」,合力減少外賣造成的垃圾,支持可持續消費理念。
另外,若送遞員抵達後未能聯絡顧客,各平臺均有不同政策,包括要求送遞員聯絡客戶服務尋求支援,或在無人收取訂餐時由送遞員自行處理食物。另外,在實試時有要求送遞員在到達時先致電通知,但有18次(32%)在食物送達時,送遞員沒有致電通知實試員,當中3次更只直接把食物掛在門外,沒有按門鈴或敲門便離去,其餘 15次則直接按門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