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畔,麓山之腳,每天都在悄然孕育著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革命性新材料。
湖南湘江新區新材料(含新型合金、3D打印)產業鏈作為新區15條產業鏈中重點發展和打造的產業板塊,近年來發展迅速,成為新區3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長沙七大千億級產業之一。
神舟號飛船、嫦娥號探測器、蛟龍號承載著中國工業的驕傲,新能源汽車、輕鋼合金建材、新型紡織材料、環保塗料、3D打印等技術打開了我們衣食住行的綠色、智能、經濟新篇章,新區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成果,既上天入海,又「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這片藍海上,新材料產業向「新」再出發。
技術突破+產業聚集爆發巨大能量
新材料產業的迅猛發展,為能源、資源環境、信息領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物資保障。另一方面,隨著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製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對關鍵的基礎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戰和需求,使得新材料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
去年7月,利勃骸中航起航空(長沙)有限責任公司在長沙獲頒中國民用航空器維修許可證。這標誌著該公司作為中國首個符合CCAR145標準、批準從事國產大飛機ARJ21起落架維修的企業,正式進入維修行業,填補了ARJ21飛機起落架國內維修服務的空白,代表著新區創新發展的工業新材料在不斷拉動著湖南製造業的強勢發展,更為「中國製造」貢獻著力量。
在碳基材料領域,湖南東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產業鏈上代表企業,近年來著重發力高導熱瀝青基碳纖維產品。「與常規的碳纖維相比,高導熱瀝青基碳纖維主要有高模量、高導熱等優勢。」企業相關技術人員介紹,「經過3年的努力,公司實現高導熱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國產化,將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5G通信和尖端製造等高技術領域。」
不聚溪無以成河,不聚河無以匯海。作為工業製造的上游產業,新材料產業細分領域眾多,產業佈局齊不齊、產業匯聚精不精是新材料產業在地區良性發展的關鍵。
生機勃勃的土地上往往百花齊放,產業聚集迸發的合力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沃土,新區瞄準賽道,聚力引「鳳」:
先進儲能材料領域,巴斯夫杉杉、長遠鋰科、邦普循環、湖南鎔鋰新材、科霸電池等新區企業加速研發,將長沙努力打造為世界「鈉電之都」;泰嘉股份、博雲東方、金杯電工等新區企業則在新型合金材料領域繼續深挖;博翔新材、博雲新材、東映碳材等新區企業在碳基材料產業鏈賽道上披荊斬棘……一條新材料的產業大江已匯聚成型,一江春水潮平兩岸闊。
產學研同頻共振跑出發展加速度
新材料產業是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產業發展升級至關重要。「我們在壯大產業集群、推進科技創新、完善政策支撐等方面努力下功夫,積極推進建鏈、補鏈、延鏈、強鏈,讓新材料產業企業向'新'發展,更有底氣。」新區新材料(含新型合金、3D打印)產業鏈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聚焦重點龍頭企業的同時,鏈辦也在為小企業、小項目努力培育發展沃土,密切聯繫鏈上重大項目、企業,搭建橋樑,推動新區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努力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生動局面。
「湖南是中國五礦戰略佈局最廣、資產總量最大的省份,湖南湘江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營商環境,我們對在這裏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5月,由中南大學牽頭申報的國家能源金屬資源與新材料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十四五」第一批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湖南湘江新區又添一國家級創新平臺。
該實驗室的建設,將成為新區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助力我國新能源產業資源與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國際交流以及國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和「雙碳」戰略實施、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提供保障。
新材料產業是一個極具價值的「藍海」產業。為加快推動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近年來,新區大力發揮平臺作用,建成國家CNAS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平臺13個;擁有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實驗室、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省級平臺28個。
截至2022年底,新區新材料(含新型合金、3D打印)產業鏈擁有規上企業128家,其中,新型合金代表企業有晟通科技集團、湘投金天、中航起落架、博雲東方、岱勒新材、泰嘉新材、新威凌等龍頭企業;碳基材料代表企業有博雲新材、華曙高科、東映碳材等重點企業;增材製造材料有華曙高科等龍頭企業;新材料應用領域的代表企業有中信戴卡、戴湘汽配、金杯電工、長高電新等行業龍頭企業;新區還擁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長沙礦冶院、長沙礦山院、長沙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技術實力和人才基礎雄厚。(記者 文新征 通訊員 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