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研究團隊今日(9日)公布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髖部骨折不僅導致身體受傷,還可能誘發心臟病;特別是有心臟衰竭病史的髖部骨折患者,其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死亡率明顯較高,預後較差,且在骨折後需要使用更多醫療服務。研究團隊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分析香港和英國超過10萬名髖部骨折患者的電子健康紀錄和數據,揭示不同種族人士中髖部骨折患者的隱藏臨床特徵,提供依據優化臨床管理,針對不同患者的治療提供見解。有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本港髖部骨折的死亡率高達約17%,遠超許多常見癌癥如乳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當中心血管疾病是髖部骨折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佔死亡人數的33%。現已有研究證實髖部骨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AI,對髖部骨折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分類,其中香港的髖部骨折病人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相對健康(66%)、患有代謝相關疾病(21.4%),和有心臟衰竭病或心律不正病史(12.6%)。
團隊發現,健康良好的髖部骨折患者患上心臟病的風險較低。而有代謝相關疾病的患者在骨折後180天內心臟病發的風險較健康骨折患者高出約兩倍。對於在骨折前有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正病史的患者,在骨折後180天內心臟病發的風險約為健康骨折患者的5倍。同時,此類有心臟病病史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緊急就診率較健康骨折患者高出一倍,且往往需要更長的住院時間。研究結果證明,在治療和護理髖部骨折時,需要特別關注和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有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正問題的患者。
此外,研究團隊使用自我對照病例的方法,發現所有髖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後60天內發生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93%。這表明即使只是髖部骨折,病人患上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短期內亦會隨即增高,若病人事前已有心臟病或其他合併癥,這種風險會進一步增加,但其風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於61至180日內逐漸降低。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張正龍教授表示:「心臟病的其中一個成因與血管鈣化有關,由於骨骼是儲存鈣的地方,體內血鈣於骨折後會突然短暫上升,增加患上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因此及時對髖部骨折患者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管理非常重要。」
港大醫學院這項研究由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張正龍教授領導,博士研究生許文強和張曉雯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共同作者包括藥理及藥劑學系成楚頴博士、黃志基教授和劉卓賢博士,以及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陳俊明教授。
圖説:港大醫學院張正龍教授(左)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髖部骨折可誘發心臟病,而有心臟衰竭病史的髖部骨折患者,其心血管疾病風險約為健康骨折患者的五倍和死亡風險約高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