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正在上海舉行。人形機器人堪稱本次大會最大看點。
步入上海世博展覽館中廳,由18臺人形機器人組成的「十八金剛」陣列最為吸睛。據稱,它們統一採用了達闥海睿機器人大腦控制方案,能同時做出揮手、抱拳等動作。
人形機器人專區是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重點打造的區域,現場展出25款人形機器人,還發布全球首個全尺寸開源公版人形機器人青龍,以及中國國內首個全尺寸人形機器人開源社區。此外,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的中國國內首款實現奔跑功能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H1等也悉數亮相,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開發熱度由此可見一斑。
當前,全球正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人工智能作為其中的核心驅動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世界。其中,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領域,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正逐漸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應用價值。
具身智能是一種基於物理身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智能系統,其通過智能體與環境的交互獲取信息、理解問題、做出決策並實現行動,從而產生智能行為和適應性,因此也被視為AI的終極形態。毫無疑問,人形機器人是其最佳載體。
事實上,人形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集大成者,其發展一直是科技界的熱點話題,當全球範圍內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創新者齊聚一堂時,對於這一前沿技術的探討自然熱烈。
人形機器人之所以熱門?在北京大學前沿計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北大-銀河通用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主任王鶴看來,在於其形態跟人類最為相似,「未來,我們可能有各種形態的通用機器人,但最終只有能最大程度與人類幹活需求相匹配的形態,才能獲得最大的市場比重」。
中國科學院院士毛明認為,從學術角度上講,人形機器人的研究涵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認知科學,甚至包括生物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是跨學科研究的典型對象,「它不僅能模仿人類的形態和動作,更在感知、決策和交互等方面展現出日益增強的能力」。而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人形機器人正逐步成為智能製造、醫療健康、家庭服務等多個行業的變革力量。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正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數百億美元的規模。
「具身智能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最有效途徑。」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說,目前的大語言模型、多模態大模型沒有實現對整個世界的理解,很像活在夢裡。只有結合了肉體和感知的理解,通用人工智能才有「活著」的感覺,這也正是具身智能的重要性。通用人工智能需要有實物機器人的物理交互才能加深模仿和強化學習,同時也需要參與到人類的生活中,來體驗和理解人類的情緒和性格。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人形機器人當前面臨的問題總結為『一高五難』,即硬件門檻高、軟件算法難、軟硬解耦難、知識積累難、人才聚集難、安全應用難。」他說,「開源」是解決中國人形機器人底座技術的一條有效途徑。
江磊認為,人形機器人的開發離不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融合」的促進,鏈條一旦閉環,就能發揮人多力量大的舉國體制優勢。他認為,人形機器人會在2年內被應用到合適的場景。「如果想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還是要讓人形機器人盡早落地。」(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