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工程,頭號力度。
自省「百千萬工程」部署以來,深圳緊緊錨定「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安排,擔重任,挑大梁,當尖兵,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在開局之年即交出亮眼成績單。
近日,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會召開。會議通報了2023年度省「百千萬工程」考核評價結果,深圳獲優秀等次。與此同時,深圳各區也呈現齊頭並進、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福田區位列創先類優秀等次,南山、寶安、龍崗、龍華、羅湖區為良好等次;光明、坪山區位列進位類優秀等次,鹽田區為良好等次。考核評價結果充分顯示出,深圳全市上下正以實績實效奮勇先行,為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貢獻深圳力量。
因地制宜,探索「深圳實踐」
落子關鍵處,下好一盤棋。作為「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深圳各區鼓足幹勁、互鑒互促,精準把握資源稟賦、產業鏈條、政策環境等結構性比較優勢,因地制宜走出差異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作為深圳中心城區,福田區經濟總量和各項指標位居全國縣區前列。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福田錨定「城區、街社、區域協同」三個高質量發展目標,創設「首善度」概念,從發展、治理、文明、民生、環境五大維度,構建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各項指標時刻對表對標當前最優城區,充分體現首善之「首」。此外,福田進一步種好街社高質量發展責任田,搭建「大比武」擂臺,促使各街道在互競互學、比學趕超中形成一系列示範性亮點項目和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其中,獲得第一名的福保街道探索打造智眼、智腦、智網、智體「四智融合」全域治理體系,助力街道市容環衛保持全市街道第一名,榮獲全國「綻放杯」5G應用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成為「百千萬大比武」成果轉化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龍崗區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則充分聚焦該區實際,於今年提出「居住等質、公服同溫、基礎設施共通、人與自然共生」的城鎮建設目標,從「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11個方面發力,並細化時間表、實行「掛圖作戰」,最大力度盡快補齊最突出短板、轉劣勢為優勢、變短板為潛力板。
創新成勢,釋放發展動能
借創新之力,光明區在「優秀等次」中榜上有名。以科學重器為支撐,該區充分發揮光明科學城的優勢資源稟賦,抓好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闖出一條具有光明特色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
去年,光明區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光明科學城發展促進條例》和7個產業集群專項政策和實施方案,發起「百億級」光明科學城母基金,目前已落地3支累計規模達75億元的市級產業基金。
在加速創新載體建設方面,現已建成運營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材料基因組三大裝置,引進9個大院大所,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33個、區級孵化器6個。此外,光明區還首創「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樓上」科研人員開展原始創新,支撐產業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樓下」孵化器企業對原始創新進行工程技術開發和中試轉化,推動了一批「科研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同樣「題名」優秀等次的坪山區,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擘畫「百千萬工程」中「未來之城」新圖景。坪山堅持產業立區、工業強區,以科技創新驅動為引領,推動「智能車、創新藥、中國芯」三大主導產業穩步壯大。此外,坪山區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百千萬工程」開展以來,該區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家、市級以上創新載體46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存量突破900家。2023年11月,坪山工匠園正式開園,坪山也成為全市唯一獲批建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行政區。
雙向奔赴,激發振興合力
坪山-陸河共建高新技術開發區機器轟鳴,鹽田-饒平產業合作園產業協作加速,福田為博羅縣招引意向投資100億元,達產後年產值超200億元……在「百千萬工程」建設熱潮之下,「雙向飛地」正成為深圳開展新型省內對口幫扶協作,推動產業共興、要素共用、服務共融的有力舉措。
4月21日,汕頭澄海區第二季度招商推介會在寶安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寶安-澄海產業協同發展基地目前已有14家企業入駐,涵蓋了玩具創意、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大健康等產業門類。戎辰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是入駐企業之一,其為一家全域跨境電商運營平臺。公司董事長林益霄表示,基地辦公場地租金低,還集合了澄海眾多品牌企業,公司將幫助他們孵化品牌,同時助力澄海玩具國潮品牌出海。
羅湖區會同廣西隆林縣通過建立發展特色產業、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舉辦現場招聘會和「互聯網+」招聘等多種方式,今年已直接幫助農村勞動力3380人、脫貧勞動力2340人實現穩崗就業。此外,羅湖積極優化隆林各族自治縣產業合作強化造血功能。據統計,羅湖累計援建幫扶車間7個,總吸納勞動力人數549人,2024年新增引導投資約5億元。
光明—金平共建產業園成功打造「反向飛地」樣本。該基地(科創孵化中心)位於光明科學城,定位於打造汕頭市金平區在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招商平臺和展示、孵化基地,首批已吸引10家金平行業龍頭企業以及3家機構入駐。
在新一輪的對口幫扶協作中,深圳與省內各地不斷探索「雙向飛地」新模式,變「輸血」為「造血」,解決百姓就業和企業用工兩大難題,實現更多形式的「雙向奔赴」,為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助推「百千萬工程」全面深化開創全新格局。(深圳特區報記者 曹崧 葉志衛 任琦 趙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