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康
近年,香港經濟先是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後遇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問題而導致復蘇力度減慢。為了盡快由治及興,特區政府一直想方設法,除了繼續推動金融、創科、旅遊業等優勢產業發展之外,亦嘗試跳出「舒適圈」,主動出訪中東國家,希望開拓更多商貿合作機會。
無疑,隨著歐美國家在俄烏衝突中大傷元氣,加上高息浪潮持續,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亦難免首當其衝。因此,如何發展其他新興市場的合作關係,是改善香港經濟狀況的有效思路之一。
事實上,隨著石油藏量逐漸減少,中東各國都正磨拳擦掌尋找轉型的道路。以沙特阿拉伯為例,該國銳意打造成為國際級旅遊勝地,近年除了開放入境限制之外,更加大灑金錢發展體育盛事,例如重金禮聘世界級球星C朗拿度、尼馬等人加入當地的足球隊;將世界一級方程式賽事移師至當地舉行等,以提升形象和吸引海外遊客到訪。同樣作為旅遊城市的香港,其實可以輸出相關產業的經驗和知識,參與當地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的發展,甚至可以發揮兩文三語的優勢,開辦專門接待華人及亞洲各地旅客的業務,從當地旅遊業的機遇中分一杯羹。
可惜的是,香港教育長期受到英國殖民管治的影響,不論在文化、語言、立場取向、國際視野等都嚴重偏向西方主流價值觀,因而對長期受到歐美傳媒肆意抹黑和醜化的阿拉伯國家普遍了解不多,或者沒有接觸的興趣。時至今日,即使中東已經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合作夥伴,而當地的經濟力量正在逐步提升,但是香港的教育體制內依然未有重視阿拉伯文化。在文憑試當中,考生可以參加的外語公開試中,只包括法文、日文、西班牙文等,而主流語言中獨欠阿拉伯文。相比起有關中國、美國甚至日本的研究課程猶如雨後春筍,一眾大學院校亦未設任何有關中東或阿拉伯文化的本科課程,最接近的也只有由某私營學院提供的自資碩士課程,令學生難以深入認識有關文化。
吸引阿拉伯學生到港進修
區內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與香港一樣,聚居在社會內的阿拉伯人人數不算很多??墒?,由於伊斯蘭教是當地的第二大宗教,加上新加坡曾經是大量阿拉伯商賈的聚集點,因此中東國家一直是新加坡的主要合作對象之一。而新加坡的策略,就是輸出技術和制度,例如開發水資源、教育等等,並吸納當地商界人士到新加坡進行投資及財富管理。而為了維持與中東各國的友好關係,新加坡政府除了經常走訪該區之外,亦在國內推動伊斯蘭友善政策,例如鼓勵餐廳提供無豬肉食物、放寬建立宗教場地限制等等。
當然,香港未必適合學習新加坡輸出技術和制度以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聯繫,但是仍然可以考慮發揮自身的兩大優勢,一是強勁的專業服務,例如法律、金融、會計、保險等,為當地企業打進東亞市場提供支援;二是利用國際化的背景,吸引阿拉伯學生到港進修,成為他們未來留港工作或是進入內地發展的跳板。但是,不論香港是想「走進去」,或是想阿拉伯人「走進來」,學習當地的語言、文化、風俗、歷史是必不可少。
認識重視阿拉伯文化
因此,社會必須從教育開始,逐漸認識甚至重視阿拉伯文化。筆者建議,特區政府考慮透過輸入當地教育人才,並將阿拉伯文列為非必修的第三語文,鼓勵部分本地中、小學開辦有關課程,尤其對學習中文有困難的少數族裔修讀。此外,政府亦可以在資助本地院校開辦相關的研究課程之餘,同時鼓勵本地年輕人到內地或海外攻讀有關學科,加強相關方面的知識。而在社會的層面,政府亦要配合民間及宗教團體,做好宣傳教育的工作,消除受西方媒體影響而對阿拉伯文化所產生的負面印象,增加更多民間交流互動的機會。
「東升西降」是未來一百年的全球發展格局,阿拉伯作為「東升」的一員,全港各界必須把握機遇,為這個城市創造更多的財富。
圖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