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偷拍精品久久91,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91,天天av影院免费看网址

香港商報
-- 天氣
打造海上新廣東 注入發展「藍色動力」

打造海上新廣東 注入發展「藍色動力」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4-15 15:38:13 來源:南方日報

南海之濱,一座座海洋牧場養殖裝備拔「海」而起,充實「藍色糧倉」;一項項「廣東造」海工重器加速挺進「深藍」,創下多項世界紀錄;一個個港口晝夜繁忙,助力全省貨運通江達海「鏈」接全球;一片片紅樹林築起「海上長城」,守護漫長海岸線……向海洋要動力、要未來,廣東正奏響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向海而生、向海而興。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強調,要加強陸海統籌、山海互濟,強化港產城整體布局,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全面建設海洋強省。

一年來,廣東著力優化海洋經濟發展格局,拓展藍色發展空間,打造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海洋強省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廣東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達14%、總量連續29年居全國首位,呈現出藍色引擎動能澎湃、潮頭正勁的態勢。

耕海牧漁??

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仔魚生長發育正常,攝食良好,標誌著藍圓鰺人工繁育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4月初,廣東水產學會組織專家對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海洋漁業試驗基地主持的「藍圓鰺人工繁育技術研究」進行現場測試。專家們一致認為,廣東率先在全國實現藍圓鰺人工繁育,有望進一步豐富省內現代化海洋牧場適養品種。

「躬耕」萬頃碧波,「放牧」蔚藍家園。作為全國水產養殖大省,廣東全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將其作為落實糧食安全戰略、踐行大食物觀的重要舉措。

2023年,全省新開工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40個、總投資超120億元,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近5000個。全省已建成萬山海域海洋牧場、遂溪江洪海域海洋牧場、南澳島海域海洋牧場等15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唱響海洋牧歌,廣東探索構建起一條從種業、養殖、裝備到精深加工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全鏈條。通過實施「粵強種芯」工程,花鱸、金鯧、石斑、軍曹魚等高品質高價值的優良魚種,不斷豐富老百姓餐桌。

拓展海上牧場,廣東還將目光瞄準「水下養殖,水上發電」的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模式。

2023年,廣東海上風電產業迎「風」起勢——全省風電整機製造年產能約1000臺(套),新增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超200萬千瓦、總量突破1000萬千瓦。

乘「風」而上,全國首個風漁融合智能化養殖平臺陽江「明漁一號」於去年8月建成投產,11月成功收魚,標誌著風機導管架基礎與養殖網箱融合發展模式試驗取得成功。

「在一個海域內,包括海洋牧場、海上風電和旅遊等多個產業的立體化發展,實際上也是海洋漁業的『升級版』,進而帶動整個海洋產業和製造業發展。」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海洋強國建設實驗室」執行主任向曉梅認為。

逐夢深藍??

粵產海工重器駛向全球

4月3日,揭陽惠來前詹港區,巨型駁船「黃船030」輪裝載著長101米、寬47.5米的深海養殖平臺「恆燚一號」,安全出港,駛往湛江東海島海洋牧場規劃海域進行安裝使用。

「『恆燚一號』設計養殖水體達6萬立方米,是目前粵西地區養殖水體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深海養殖平臺。」湛江灣實驗室項目經理王宏說。

這不僅是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又一突破,更是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邁出的重要一步。

廣州南沙,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巨型的龍門吊巍峨聳立;船塢內,工人們忙碌工作、揮汗如雨,數艘萬噸輪船逐漸成型;碼頭邊,即將完工和交付的新船靜靜停泊,即將駛向世界各地。

中船龍穴造船基地作為全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彰顯著造船業作為廣東傳統優勢產業之一的「硬實力」。在廣東,客運船、集裝箱船、科考船等多種大型船舶從這裏誕生、啟航。

與此同時,廣東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正不斷創造紀錄:全球首艘新一代2000噸級自升自航式一體化風電安裝平臺「白鶴灘」號、全球首艘具有遠程遙控和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珠海雲」、廣東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二號」……成為全省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見證。

面對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制約,廣東要實現打造海上新廣東的目標,亟須搶占「深藍」高地,向深海挺進、向極地進軍,大力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

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廣東高標準推進部省共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冷泉生態系統、大洋鑽探船等一批「國之重器」,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極地綜合保障基地選址穩步推進,深海極地開發能力大幅提升,不斷開闢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守護海洋??

築牢藍色生態安全屏障

在廣東4114.3千米綿長海岸線上,鬱鬱蔥蔥的連片紅樹林守護著堤岸安全。「只此青綠」成為蔚藍海洋與紅褐土地間最動人的顏色。

隨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的不斷推進,海洋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保護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廣東大力實施重點修復工程,突出守護好紅樹林。

海岸線整治修復、魅力沙灘打造、濱海濕地修復、海堤生態化及美麗海灣建設等「五大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近年累計整治修復海岸線超過100千米,修復沙灘約22千米,完成海堤生態化長度約37千米。

「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紅樹林」,是全國紅樹林大省廣東的使命擔當。廣東高標準推進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江門臺山、湛江雷州、湛江徐聞、惠州惠東4個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創建。截至2023年底,全省完成營造紅樹林2778公頃,已修復現有紅樹林2093.87公頃。

在保護修復紅樹林的同時,廣東還充分發揮紅樹林經濟效益,紅樹林搖身一變「金樹林」。

在湛江試點探索的「桑基魚塘」種養耦合,既保護了紅樹林生態,養殖戶還能通過水產品養殖實現增收。該試點做法在湛江通明海、雷州東海岸、江門鎮海灣、惠州考州洋等地推廣,因地制宜打造紅樹林種植與蠔、蚶、蛤、魚、蝦、蟹等水產品養殖耦合系統。

嚴格海岸線管控,強化海域海島精細化管理,也是廣東加強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一環。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2023年,汕頭南澳島等7個海島入選國家級「和美海島」,成為廣東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的實踐和縮影,在「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中譜寫人島和諧和美新圖景。

一線案例

全國首個掛牌出讓無居民海島成國家級「和美海島」

在珠海市萬山群島西北部,有座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的無居民海島。島上生機盎然,白鷺、牛背鷺、海鷗等多種鳥類悠閒漫步、自由飛舞,與碧海藍天相映成趣……這便是三角島。

然而,6年前的三角島,卻是另一副模樣:除了南側山體有一些植被,其他地方基本是開山採石留下的痕跡,坑坑窪窪、邊坡裸露,亂石堆滿了海岸旁,岸線侵蝕嚴重……

作為全國首個掛牌出讓的無居民海島,2018年以來,三角島探索以生態修復為引領,以「公益+旅遊」模式進行保護性開發的創新路徑。2023年,三角島成功入選國家級「和美海島」,成為廣東7個「和美海島」中唯一的無居民海島。

荒蕪小島變身「和美海島」的背後,不僅是一場歷時6年的海島生態「修復術」,也是無居民海島保護利用新路徑的探索。

如今,踏上三角島,一棟4層高的白色浪花形建築格外醒目,這便是島上新建成的海島監視監測中心。

目前,三角島已初步構建了由視頻監控點、氣象監測點、土壤監測點、環境感知點、水質監測點和客流量統計監測點組成的海島生態監視監測網絡,對海島資源環境、安全狀況、用島活動等進行常態化監視監測。2023年布設完成的無人機智能基站,讓三角島的常態化監視監測多了一雙「千里眼」。

「通過對實時監測數據的分析和反饋,我們可以及時掌握海島資源環境現狀及變化,提高海島生態恢復跟蹤和安全管理效率,為全省無居民海島監視監測一張圖建設提供寶貴經驗。」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據省自然資源廳統計,廣東已梳理全省1906個無居民海島的現狀情況,建立地名信息數據庫,全面掌握廣東島情;持續開展6個已取得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合法開發利用的無居民海島和7個領海基點海島的現狀調查和監管,建立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檔案;依托廣東省海洋大數據中心,推進無居民海島監管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實現全省海島保護和開發利用數據的標準化管理。

省自然資源廳表示,下一步,將錨定海洋資源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目標,進一步加強海域海島監管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海域海島動態監管能力和水平,為服務支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南方日報記者 陳薇 通訊員 郭婉華

頂圖圖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呂馨 打造海上新廣東 注入發展「藍色動力」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