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偷拍精品久久91,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91,天天av影院免费看网址

香港商報
-- 天氣
港俾你聽|從「小漁村」到「大都會」,來感受一下香港的獅子山精神!

港俾你聽|從「小漁村」到「大都會」,來感受一下香港的獅子山精神!

責任編輯:黃鶯 2024-04-03 15:03:3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1.webp.jpg


每當看到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香港,總會想起《甜蜜蜜》裏李翹(張曼玉飾)在中環街頭對黎小軍(黎明)說的那句話:「哩度系香港喔,有咩唔可能啊。」(這裏是香港喔,有什麼不可能啊。)黎明笑著點頭。


多年來,香港靠著「獅子山精神」,發展到今天的模樣


獅子山精神,自上世紀70年代就與香港掛鈎。人們在一個積極向上的大環境裏,落力打拼,建設出一個繁榮的香港。


獅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


要認識香港,最好最好就是爬一爬這座山。


2.webp.jpg

粵語老歌《獅子山下》

獅子山下看東方之珠


獅子山,酷似一頭伏臥的雄獅海拔495米,在九龍、新界甚至港島很多地方都可看到它。獅子山的「獅子」頭面向九龍西邊,獅身連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這頭「獅子」,早在1.4億年前已形成,經由大自然操刀,不斷的風雨侵蝕。


4.webp.jpg


5.webp.jpg

獅子山下的城市景觀


行山(粵語詞彙 讀「haang saan」)「有癮」的香港市民,想要登高望遠,獅子山是不二選擇。


獅子山東西兩面各有石頭路可以健行,如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鷹巢山自然教育徑、紅梅谷自然教育徑等。其中的麥理浩徑名氣不小,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全球20條最佳行山徑之一。


從麥理浩徑望去,是既「夢幻」,又「大氣」的風格,旖旎霞光映照路人,雲霧縹緲宛如仙境,山勢起落開闊大氣。讓走出十里洋場中的都市人有一兩瞬恍惚:原來香港還可以這樣!


6.webp.jpg

從麥理浩徑望去的山景


比起外地遊客必打卡的太平山,獅子山是更本地化的休憩地。不少香港市民常自帶美食和酒水,在樹蔭下品嘗自製美味,吃飽喝足後再「行山」。


7.webp.jpg


8.webp.jpg

市民前往獅子山登高。

9.webp.jpg

獅子山頂


行山是香港人獨特的生活方式,比起在都市「森林」裡面奔走,漫步行山悠哉得多。居高臨下,城市風光盡收眼底,霓虹夜色溫柔如水,很難不讓人留戀。


這也是香港的神奇之一,你可以瞬間由摩天大樓走進天然氧吧。臺灣作家劉克襄在他的《四分之三的香港》說,「因為行山穿村,我幸運地邂逅了隱藏版香港,一個比購物和美食更獨特、更有魅力的香港」。


10.webp.jpg

麥理浩徑第五段,地形複雜的九龍全貌。


獅子山精神代代相傳


對香港人來說,獅子山象徵著精神高地。


上世紀70年代,講述香港普通市民奮鬥故事的電視劇《獅子山下》轟動全港,粵語老歌《獅子山下》傳唱兩地,獅子山也因此成了艱苦打拼、同舟共濟的香港精神的代言。



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曾分別點評了獅子山和太平山的氣質,他說:「為什麼電視劇和歌詞不寫成『太平山下』?因為港英時期,港島的太平山是『藍血人』(貴族)的代表,而內地過來的新移民則聚集在新界和九龍北部,獅子山周邊有很多公屋和平房,所以獅子山最能代表廣大香港平民的奮鬥。」


11.webp.jpg

獅子山郊野公園


港人酷愛行山,而歷經多年風雨的香港,原本也是「同處海角天邊」的同胞「攜手踏平崎嶇」的過程。


渡過金融危機、社會動盪、新冠疫情等難關,一路「打怪升級」,香港從一個小漁村蛻變成為繁華的大都市,來之不易。 


《獅子山下》熱播的上世紀70年代,也是香港由轉口貿易港向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轉型的階段。很多香港人那個時期為改善生活,成日忙碌。


12.png


13.webp.jpg

上世紀70年代電視劇《獅子山下》


他們那一代人都很搏命,為了家庭做一份一份的工。從身無分文、白手起家,到在香港很小的空間裏,活出自己很大的世界,打拼出香港的繁榮。有不少上了年紀的香港老人,都會講起當年加班加點做塑料花的日子。


在那個「愛拼就會贏」的時代,著名企業家李嘉誠「香港女兒」梅艷芳、歌手劉德華、演員周潤發等從平民家孩子奮鬥至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











14.webp.jpg




















15.webp.jpg




















16.webp.jpg




















17.webp.jpg











「獅子山精神」在他們的傳奇故事裏,一再回光、升華。


時間拉近一點, 「獅子山精神」仍在續寫。


2002年,香港再次受到金融震盪。時任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在他任內首份財政預算案中,曾深情回顧說:「2002年經濟低迷時,人心就有點鬱悶,《獅子山下》中有樂觀的精神,大家要團結——『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這是歌詞的一部分,我認為到現在都非常適合香港,因為畢竟只有團結才可以往前。」


同年11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出席香港特區政府舉行的歡迎晚宴時,談到「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談到「竭盡全力,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和手段,維護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並在最後引用《獅子山下》的歌詞勉勵大家:「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理想一起去追……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2003年,SARS病毒蔓延香港,分分鐘幾千人上落的香港一改平日的熱鬧。內地和香港雙向奔赴,共同抗疫。為了幫港人提起士氣,當時,已經62歲的香江詞匠黃霑站出來,一連舉辦兩場《獅子山下演唱會》,並邀來葉倩文、譚詠麟、劉德華等大咖助陣。眾人合唱《獅子山下》,重振士氣,一掃陰霾。


......

18.webp.jpg


幾十年間,代代相傳的獅子山精神,造就了一個繁盛的香港。


市民視角中的香港


當遊客視角切換為市民視角,你會愛上香港。


比如,香港的人情關懷和城市友好度,是數一數二的。香港人非常客氣,常把「唔該」「唔該」(謝謝)掛在嘴邊,又地道溫暖,不能否認,這多少來自中華民族的血脈,來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香港是購物天堂,整個港島就是個大商場,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霓虹閃爍的午夜街頭,穿行於人群中,搖變時尚達人。


如果你走累了,想感受一下平民風情,也只需要拐個街角走向遍布的小攤小販


香港的交通工具不勝枚舉,地鐵、大小巴、電車、天星小輪,「上天入地下海」自由切換。


香港彈丸之地,五臟俱全,18區就有各類街市200多個,地點就近,採買方便,蔬菜水果茶餐廳糖水鋪應有盡有。並且,菜市場的樂趣不僅是買買買,與檔口夥計聊幾句家常,也能聊開不少心事。


111.webp.jpg
222.webp.jpg


333.webp.jpg
444.webp.jpg


摩登與傳統,毫無違和地共存。那是一代代香江兒女傳承的「獅子山精神」的演繹。

 ......


「山高人為峰」,憑著「行山」的精神,香港未來開闊,大灣區欣欣向榮,我們也很期待。


那些港風中的「獅子山精神」


說起香港,我們很多的情緒是懷舊


我們常常懷念那個港片、港樂的黃金時代,多少也是在懷念其中那份逆境打拼的「獅子山精神」。


粵語歌發燒友會發現,很多香港流行歌都有一個特色——很燃,充滿向上的力量。比如《紅日》《獅子山下》《海闊天空》......


這些歌帶著武俠片的拳風,帶著經濟勃發的活力,帶著繁榮、現代又充滿歷史滄桑的香港故事。


比如,新冠疫情之時,《獅子山下》就被重新填詞、編曲變為《獅子山下 同心抗疫》,以致敬醫護人員。


20.png


比如吳宇森所拍的《英雄本色》,在香港編劇兼影評人何故眼中拍出的是「新獅子山精神」。


在他看來,小馬哥那句經典臺詞,「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要證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親手拿回來!」是不少當時港人的心聲。


21.webp.jpg



當時演藝生涯失意的周潤發與並不起眼的吳宇森因《英雄本色》聲大振,也為港人再造了一個挨過風雨人生的「新獅子山」神話。


比如,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由內地和香港演員聯袂出演的電視劇《獅子山下的故事》與大家見面,《獅子山下》風華再現。


《獅子山下的故事》從李高山(譚耀文飾)接老婆梁歡(胡杏兒飾)和女兒從佛山來到香港定居寫起,以一家小小茶餐廳為中心,抒寫他們幾代人在港打拼的日子。故事如時光機一般呈現了香港回歸、金融風暴、經濟騰飛、北京申奧成功等大事件,見證1984年後香港走向繁榮安定,最終融入大灣區再次出發的時代巨變。


22.gif


故事讓我們看得過癮的是那些有著愛與辛酸的普通人,揾食艱難也樂呵著吃一口飯的溫暖,以及茶餐廳里活色生香的「鍋氣」。


與茶餐廳一同成長的還有很多後生仔,堅信青少年才是香港未來的羅梓良在中學當教師,金融界精英羅梓康投身大灣區發展, 堅強美麗的李友好在SARS抗疫中勇挑重擔,陽光正義的勞永逸做了警察,倔強英氣的勞永安始終堅持新聞人的操守……「獅子山精神」被春風化雨搬地帶出來。


23.gif



獅子山,見證了香港的風雲變幻,也見證著「獅子山精神」。 


風雨有之,崎嶇有之,今天的香港,風采依舊,浪漫依然。 


撰文 | 羅維維 

資料來源 | 中新社 央視網 網絡  

審讀 卓玲

審核 | Oriole

責任編輯:黃鶯 港俾你聽|從「小漁村」到「大都會」,來感受一下香港的獅子山精神!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