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排到死」這樣一句玩笑話,沒想到竟一語成讖!
去年,香港一名女病人在急癥室通宵候診12小時後猝死,有網友直言香港看病排隊太難了!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叨一叨香港排隊這事。
在香港,不管走到哪裏,你總能見到長長的「人龍」,井然有序。
候車↓
吃飯飲茶↓
搭電梯↓
不熟悉香港的人總會望「龍」驚嘆,見過「大場面」的local卻淡定不過:小意思啦!
香港人相當守禮,不管多長的「人龍」,大家都會有秩序地排隊。對於插隊這種失禮的行為,他們百分百會丟以「白眼」,甚至站出來指責。
畢竟,香港人一直遵循的是人人平等的價值觀,「秩序」二字早已深深地扎根於心。
可以說,「排隊」已成為香港社會的一項「潛規則」。
香港旅發局此前邀日韓KOL來港親身感受本地文化,有人在這一旅程中就感受到了「排隊文化」的衝擊。
日本男團成員藤井流星在香港街頭見到港人排隊食牛丼感到十分震驚,坦言「在日本的Sukiya根本不用排隊,隨時可以進去買牛肉飯。」
旺角街頭有間日本連鎖餐廳門口大排長龍。圖源:《リア突WEST》@ABC電視臺
「排隊文化」在香港由來已久,一長條叫「人龍」,繞成好幾圈叫「打蛇餅」,這些形象俚語都是「排隊文化」的衍生物。
有人說,就算隊伍再長,港人都不會「偏離隊形」。睇下昔日的場景就知道了↓
排隊領免費報紙
其實,在香港「排隊」已約定俗成,大家一見隊伍就會自覺排上。
再者,香港土地資源稀缺,根據「先到先得」的原則來競逐資源。面對有限資源,排隊是最公平解決資源分配的方式,也是一種良性競爭。
所以一看見人龍港人就習慣要去排,認為別人排隊一定是因為有「著數」,那自己也不可以「執輸」。
有人會為打卡不惜「等等等」↓
@吐露講群組fb圖片
更有人不惜花上數小時等候,就為買到42蚊一包的紙巾↓
@香港突發事故報料區fb圖片
每當商戶推廣優惠活動時,總能吸引一大批人前去排隊↓
中通社圖片
排長隊買盒飯的場景,幾乎隨處可見↓
@香港兩餸飯關注組fb圖片
商場等候升降機,也都自覺排隊↓
排隊弔唁英國女王,人龍長達數百米↓
這也要排隊?↓
不是買票,而是在港鐵站內排隊交罰單。(在香港地鐵裏待太久,可是要罰款的)
排隊,有時候也是一種浪漫。
網絡世界豐富多彩,現在排隊間隙有手機可以玩、還能隔屏聊聊天,對於低頭族而言,排隊不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在把握一分一秒的浪漫。
有人說港人三分鐘熱度,但在排隊這件事上是認真的。
排隊最重要的是隊形不能亂,豎排、橫排、彎曲排……
排隊線路其實也暗藏著一些商家的小心思。
速食店一般都會採用直線排(豎排),點餐講求速戰速決,可以迅速解決大排長龍的排隊人潮。
而在咖啡店經常看到的則是橫排,這樣可以了解咖啡與餐點的製作過程,對食物更加放心。
還有彎曲排(S形),S形的隊伍會讓人有種「快輪到我了」的錯覺,既能壓縮排隊間距,還有足夠時間緩解焦慮感,在遊樂園最常見。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人說香港的排隊文化是「管」出來的。
港人早前對排隊遠沒有如今的自覺,在茶餐廳買飯都是「手快有,手慢無」;等巴士也是亂作一團,上車爭先恐後。
香港市民普遍樹立有序排隊的觀念始於20世紀70年代左右,那時公共服務發展還未成熟,政府部門和醫院、銀行等公共服務機構普遍推行排隊引導措施。
在這種引導管理下,香港才開始形成排隊文化,如今即便在沒有引導措施的場所,人們對排隊也保持著相當的自覺。
香港曾發生過踩踏事件,吸取慘痛教訓後,香港每遇大型活動,周邊都會常備「鐵馬」(可移動護欄),工作人員會提前擺好「鐵馬陣」,以便引導人們排隊。
香港市民在車公廟排隊祈福,「鐵馬陣」充分疏導了人流。
港人自覺排隊的習慣一定程度上也得益於地鐵、巴士等公交站點的精細設計,明確排隊位置和方向。
新華社圖片
而且,港人排隊觀念已深入人心,從小就學會了凡事排隊……
有人曾在社交平臺po出過這樣一張老照片↓以展現港人排隊守禮,表示這就是香港精神。
由此還引發了一番討論:
「當我小孩子年代,的確要排這麼長的隊,去玩那一下的滑梯。」
「以前人人都識排隊,即使係細路都一樣。」
「排隊就係香港人的精神。」
提問,你見過香港最多人排隊的地方在哪裏?
這裏↓(排隊領免費盒飯)
這裏↓(排隊存錢)
還是這裏↓(排隊買包)
編輯:佐一
封面:荷潔
審讀:卓玲
審核:Oriole 靜文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