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幣集團董事長焦瑾璞在《中國外匯》2023年第24期發表署名文章《譜寫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文中指出,普惠金融發展關係國計民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普惠性是現代金融體系的基本特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普惠金融事業納入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戰略布局,通過一系列決策部署,推動普惠金融事業取得顯著成效,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明顯提高。
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普惠金融應始終踐行「金融為民」理念,為人民群眾提供金融服務,使弱勢群體也能夠通過獲取金融服務、進而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是普惠金融的初心使命所在。
普惠金融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能夠以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必須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普惠金融通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在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十三五」時期,普惠金融發展在實現量的快速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的同時,助力脫貧攻堅戰如期取得全面勝利。新時代新征程,普惠金融通過切實提升服務理念、能力和質效,能夠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在支持實體經濟做實做優做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是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必然選擇,有利於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建成高質量的普惠金融體系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客觀要求,更是金融支持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支撐。
普惠金融要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我國金融工作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普惠金融發展也迎來關鍵時刻。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目標是以高質量發展服務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的普惠金融體系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命題。普惠金融不同於「補貼金融」「慈善金融」或「特惠金融」,其核心特徵之一是商業性,應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
要繼續加強普惠金融監管,著力防範化解風險。防範化解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攻堅戰、持久戰,要堅決把防風險作為普惠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統籌普惠金融發展與安全的關係。要加快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強化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風險監測與風險控制,完善其治理機制。依法將各類普惠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尤其是加強數字普惠金融新產品、新業態監管,實現監管全覆蓋、無盲區。加強監管科技等手段運用,持續提升監管智能化水平和監管效能,堅決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
要在數字普惠金融和綠色普惠金融上下功夫。數碼化和綠色化是普惠金融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要有序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積極運用數碼技術等手段,推動普惠金融業務數碼化轉型,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打造健康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從而更好地適應數碼化時代的金融服務需求。要積極促進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深度融合發展,發揮普惠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作用,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農業企業、農戶等主體的綠色轉型提供支持,堅決改變「普惠不綠色,綠色不普惠」的現象。
要繼續健全多層次普惠金融機構組織體系。繼續推動建立多元化、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組織體系,協同發揮商業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充分調動、發揮傳統金融機構和新型業態主體的積極性、能動性,引導各類銀行機構堅守定位、良性競爭,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普惠金融效能,完善高質量普惠保險體系,發揮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融資擔保等機構的補充作用。進一步推動新型金融組織完善治理結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和服務效率,引導其持續關注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
要繼續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與金融教育。應不斷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督促金融機構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強金融廣告監測和治理,進一步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應繼續廣泛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健全金融知識普及多部門協作機制,引導公眾正確認識普惠金融,提高公眾尤其是弱勢群體的金融素養和金融能力。組織面向農戶、新市民、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的教育培訓,提升數字金融產品使用能力,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要繼續強化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服務機制。應進一步優化普惠金融的政策體系,強化貨幣政策引領,用好財稅政策支持工具,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更好發揮各類政策之間的聯動效應。應進一步優化普惠金融發展環境,健全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強化農村支付環境和社會信用環境建設,優化普惠金融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加快推進融資登記基礎平臺建設。此外,應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法治水平,健全普惠金融新業態經營和監管法規,為實現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記者林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