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7日,「壯美廣西·多彩邊關」中國文藝名家邊疆行採風活動在廣西防城港市舉行。採風團先後深入港口區、東興市和上思縣的文化機構、漁村漁港、邊境口岸和特色旅遊景區走訪,調研廣西邊關國家風景道防城港段的建設情況,了解邊境海疆地區文化和旅遊發展現狀。
防城港市因港得名,依港而建,是中國兩個既沿海又沿邊的城市之一,唯一與東盟海陸河相連的城市,也是「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和節點城市。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旅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在簕山古漁村,採風團成員走進李莊古堡里尋古,在車轅林里漫步,沿著海灘觀浪,沉浸在小漁村的古樸閒適之中;到達江平古鎮,採風團成員漫步江平老街,探訪三聖宮,了解京族服飾製作技藝,品嘗京族特色美食風吹餅和煎堆;在京族服飾傳承基地,文藝名家們被色彩艷麗、做工精湛的京族服飾所吸引,向傳承人了解京族服飾傳承發展的情況;在東興國門景區,採風團成員遠眺一河之隔的越南芒街,打卡大清國五號界碑;走進竹山村,採風團參觀了大清國一號界碑、古榕部落、地標廣場等,深切感受著邊境文化建設的繁榮興盛和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
此次採風之行讓採風團成員們收穫滿滿。防城港得天獨厚的生態景觀、豐富多元的人文風采、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和今非昔比的邊境文化旅遊建設成果,讓文藝名家稱讚不已。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軍旅作家王晉軍曾親身經歷過邊境線上的烽火歲月。他每到一處採風點,一邊聆聽講解,一邊駐足參觀,並將自己的收穫感悟在微博上記錄。「廣西邊境變化巨大,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王晉軍說,1985、1986年來防城港採訪時,這裏還相當貧窮,「那會都是茅草房,現在都是小洋樓、小別墅。當時我還去了京族三島,京族人那時的房子可比現在差遠了,這就展示了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果」。
《在場》雜誌主編周聞道在談到文學創作和文旅宣傳的關係時認為,文學創作對於一個地方的文旅宣傳,包括形象的塑造等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通過文旅塑造地區形象或通過宣傳塑造文旅形象,是地方發展的重頭戲。廣西舉辦這次採風活動,在文旅的推廣與宣傳上,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通過作家創作把山水人文歷史現實這些東西提煉出來,具有更大的精神穿透力,對於一個地方的認知就可以超越一些表象的東西。
廣東作協理事詹谷豐表示,這次採風,最感興趣的是參觀大清國一號界碑和五號界碑。「它們有一種歷史感和滄桑感。」詹谷豐認為,所有的歷史都隱藏在這些事物的背後,這塊界碑它很堅硬,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從這堅硬的石頭後面看到它的歷史。當初為了立這塊界碑,很多人進行了艱辛談判,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最後經過各種努力,才讓這塊石碑立在這個地方。
北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王彤羽的許多小說作品,以當地某個默默無聞的地方為背景。隨著小說往前推進,巧妙地展現那個地方特有的地域特點。曾有讀者因為讀了她的小說而好奇那個地方是否真實存在,並表示很想去看一看。「這正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它因為作者虛構的人物、故事而對一個地方產生濃郁的興趣繼而想更進一步去了解。而往往作家和筆下所展現的地方也是一種互相成就的微妙關係。」王彤羽在談到寫作對推動邊疆旅遊業發展的作用時說道。
本次採風是「壯美廣西·多彩邊關」系列採風活動第一站,廣西文化和旅遊廳還將邀請中國文藝名家走進崇左市、百色市開展邊疆行採風創作,展示廣西邊關多彩民族風情、文旅資源和發展成果,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提升廣西邊關國家旅遊風景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唐琳 歐陽萍)
頂圖:採風團在東興京族博物館前合影留念。粟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