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興新通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新」)三十周年慶暨中興創業三十八年活動在深圳銀湖CDI大廈舉行。在慶典結束後的圓桌論壇上,中興新董事長韋在勝、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馬洪基金會理事長郭萬達、深圳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謝維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七七一研究所所長唐磊等5位領導嘉賓以「文化傳承 機制保障 未來展望」為主題開展對話,共同問勢當下,謀勢未來。
韋在勝董事長介紹,改革開放政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興新誕生和成長的前提。1985年2月7日,由侯為貴先生牽頭,航天科技771所(當時是691廠)等單位共同出資成立了中外合資企業——深圳市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即中興新通訊公司的前身。1993年,中興半導體公司改組,691廠、深圳廣宇工業公司與民營科技企業深圳中興維先通公司共同投資組建深圳市中興新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公司正式成立。691廠和深圳廣宇工業公司代表國有股控股,中興維先通設備有限公司承擔主要經營責任。這種開創性的「國有和民營」混合機制已成為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先試的典範。
1997年,中興新公司被國務院認定為全國300戶重點國有企業之一;國家科委認定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同年,由中興新以分立方式發起設立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努力,成為通訊行業的龍頭之一,以及中國民族產業的一面旗幟。
近年來,中興新充分把握數碼化和低碳化融合互促的重大機遇,在時代大潮中應時而謀、蓄勢而動、乘勢而起,投資產業聚焦數碼化與低碳化兩大產業,涵蓋信息通信、智能製造、新能源、企業級服務等領域,通過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的雙輪驅動,全面推進公司業務的數碼化和低碳化變革發展,中興新業務取得長足發展,企業價值顯著提升,成長為資產逾兩千億、旗下擁有兩家產業龍頭上市公司和多家準上市公司的大型投資控股公司。
活動現場
主題沙龍中,嘉賓們總結了中興發展到今天,主要源於以下:
第一是與國家發展戰略時代同頻共振。從創業之初,以侯總為代表的中興創業者,就對產業前沿領域保持著敏銳的洞察;中興新在發展過程中持續佈局新業務、新產業;到近幾年,中興新團隊結合宏觀政策導向、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深度研究,派能科技、中興新雲等都是公司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實施產業優勢延伸的結果。
其二,多維度持續創新中興文化是關鍵。中興38年的創業奮鬥史是一部「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創新史,也彰顯了勇於探索、自主創新的航天精神。在業務創新上,中興新破除安於現狀的思想,時刻保持創業的初心,不斷拓展產業生態的內涵和外延;在技術創新上,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公司發展支撐點,加強在數字經濟、低碳產業方向的技術創新;在管理創新上,中興新突破單一產業經營的局限,探索出「產業經營」和「資本運營」雙輪驅動的管理新模式。
第三,市場化機制是根本。中興新充分發揮混合所有制優勢,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積極捕捉市場商機,靈活響應市場變化。公司堅持「人才高度就是事業高度」理念,構建市場化人才育留機制和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在中興新層面,基於總部統一的平臺功能,組建由戰略及投後管理專家、技術規劃專家、投融資專家組成的人才團隊,為子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在子公司層面,以培養子公司管理團隊的創業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為重點,打造有激情、有戰鬥力的子公司管理隊伍。中興本身就是一個人才大學,樂於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人才蓄水池,幾十年來,持續地培養和向產業、社會輸出數十萬人才。
據中興新的規劃,公司將積極推動核心資產的均衡配置:在產業上,保持數碼化產業和低碳化產業齊頭並進;在區域上,深耕珠三角、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深度佈局長三角,實現珠三角和長三角區域佈局的齊頭並進。(記者 黃鳳鳴)
頂圖: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