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站」站名緣起李麗珊
儘管香港沒有舉辦過奧運會,沒有「奧運村」、「奧運場館」等設施,但卻巧妙地用一個地鐵站「奧運站」讓奧運走進了生活,讓人們永遠記住了在奧運中香港運動健兒創造的奇蹟與輝煌。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香港運動員李麗珊獲得女子帆板金牌,這是中國香港代表團自1952年參加赫爾辛基奧運會以來的首枚金牌。
當年香港「奧運站」落成之時,對外征名,原本打算叫「大角咀站」。因為「奧運站」系港鐵在香港九龍大角咀西部新填海區旁邊的車站,這個位置原本是大角咀碼頭。只有東涌線經過,機場快線列車會從中間的通道穿過。而西鐵線(九龍南線)是從旁邊的深旺道地底穿過。
然而,當時正值香港運動員李麗珊於亞特蘭大奧運會奪冠歸來,並且在隨後的殘奧會上,運動員張耀祥和趙仲磷也同樣為香港爭得了兩枚金牌!
於是,地鐵公司與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今港協暨奧委會)達成協議,以「奧運」為名,於1996年12月16日將此車站命名為「奧運站」,並在月臺的牆壁上留有各種運動員比賽中的圖案,以表彰香港運動員的輝煌成就。
在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中,體育彌合分歧的力量並不新鮮。這些跨境體育交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甚至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香港與廣東就展開了體育交流。
劉國梁主動邀請中國香港乒乓球隊一起合影。
例如,始於1979年的省港杯足球比賽已經舉辦了42屆,成為體育友好的持久象徵。自1997年以來,這些交流顯著擴大。奧運冠軍訪港、教練交流和聯合培訓項目已成為常態。
中國香港女子乒乓球隊主教練李靜。
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港隊時隔25年再次獲得金牌,還憑藉1金2銀3銅的成績創下歷屆奧運最佳戰績。這也是回歸以後,港隊在奧運會上的「首金」!「奧運熱」在香港再次掀起高潮……
奧運天團訪港成慣例
說到港人的「奧運熱」,其實已經由來已久。內地奧運健兒訪港,是一場「特殊的約定」,其特殊在於它四年一次,從不爽約。
香港回歸以來,內地奧運參賽運動員代表團連續6次在奧運會結束後訪問香港,獲得了香港各界和市民的熱烈歡迎。運動員們在訪港期間以各種方式同香港市民進行親密互動,與他們分享勝利的喜悅,並藉此回報香港同胞的大力支持。
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結束後,體操名將劉璇、李小鵬等率領25名悉尼奧運會奪金運動員到港展開為期3天的活動開始,奧運「天團」訪港漸成慣例。
奧運「天團」訪港大事記
01
02
03
在北京2008年奧運奪得金牌的國家運動員組成的代表團2008年8月29日上午到港,展開三天親善訪問行程。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在香港國際機場歡迎代表團抵港。
04
05
2016年8月27日至29日,里約奧運會內地奧運精英代表團第5次訪問香港,除了中國女排、張繼科、孫楊等42位獲得金牌的運動員,還有3位雖然未得金牌但是備受香港市民喜愛和關注的運動員也隨團來港,他們是女子100米仰泳銅牌獲得者傅園慧、男子100米短跑接力第四名蘇炳添和參加過四屆奧運會的林丹。
2016年里約奧運會國家游泳運動員孫楊、傅園慧等在香港受到市民熱烈歡迎。
2016年里約奧運會後,國家隊曾訪港,馬龍與香港小學生進行互動乒乓球賽。
2016年里約奧運會後國家隊在香港進行表演展示
馬龍(後)與小隊員進行「一對三」乒乓球表演。
羽毛球巨星林丹向觀眾揮手致意。
「洪荒少女」傅園慧與觀眾互動。
吳敏霞與陳艾森示範跳水。
06
在第三次「奧運天團」訪港活動中,當數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精英」的到來最為矚目!北京奧運結束後5天,包括「跳水女王」郭晶晶、羽毛球名將林丹、乒壇「大魔王」張怡寧、體操運動員鄒凱等一批獲得金牌的國家運動員就已抵港展開「奧運精英匯香江」活動,可謂是陣容鼎盛。
跳水金牌運動員郭晶晶、吳敏霞、秦凱與藝人容祖兒一起獻唱。
2008年,香港藝人劉德華成為奧運會聖火在香港傳遞的第四棒火炬手,也是首棒藝人火炬手。
曾蔭權迎接國家奧運金牌運動員代表團。
拳擊金牌運動員鄒市明在表演。
李曉霞與中國香港隊少年球員進行一對三表演。
陳定和香港青少年比賽競爭。
觀眾揮動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為運動員加油。
1977年香港足球隊。
參加省港杯足球賽協議簽字儀式的雙方人員。
前排左起:陳鏡開、周湛樞、許晉奎、陳遠高、霍英東、喬屹、李沖
後排左起:陳洪征、莫澤貴、魏振蘭、譚壽森、陳兆祿
著名愛國企業家霍英東
撰文/綜合/編輯:Oriole 桐曲
美編:健宗
校對:卓玲
審核:Oriole
監製:雨杉
圖源:新華社、中通社、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