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調解中心5日發布《中國商事調解年度報告(2022-2023)》。報告顯示,2022至2023年,中國商事調解發展較為迅速,在政策立法、案件數量以及國際化等方面取得很多實質性突破,但也存在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商事調解機構競爭力有待提高等問題。報告認為,香港的商事調解機制接近《新加坡調解公約》的理念和框架,內地傳統調解可借鑒香港經驗,推動內地商事調解向專業化、職業化、市場化方向獨立發展。
內地傳統調解可借鑒香港經驗
報告指出,作為一項新興的糾紛解決方式,商事調解在高效化解商事糾紛、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社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尤其是《聯合國關於調解所產生的國際和解協議公約》(簡稱《新加坡調解公約》)的生效,極大的促進了商事調解在全球各國的發展。作為《新加坡調解公約》的首批簽約方,加快推動國內商事調解的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報告認為,香港的商事調解機制接近《新加坡調解公約》的理念和框架,且對外接軌國際調解體系,對內影響內地傳統調解體系。在當前兩地不斷融合發展的大環境下,香港商事調解的專業化、職業化、市場化以及國際化高階調解的一系列成熟技巧,在經過一定時期的衝擊和交融過程後,必然會對內地現代調解體系的創新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內地傳統調解可以借鑒香港調解的已有成果和經驗,兼容並序、採取長處,早日推動內地商事調解往真正的專業化、職業化、市場化方向獨立發展,實現中國商事調解發展的美好未來。
報告還系統梳理了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上海等地的商事調解創新舉措,總結提煉了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啟示,為我國其他地區推動商事調解發展提供了操作性強的發展思路。中國貿促會商事法律服務中心主任、中國貿促會調解中心執行副主席蔡晨風介紹,該報告是我國第一份體系化闡釋中國商事調解發展情況的全面型報告,填補了國內空白。
中國商事調解發展較為迅速
在全球商事調解發展浪潮的推動下,2022至2023年,中國商事調解發展較為迅速,且取得很多實質性突破。湖南警察學院院長廖永安介紹,與調解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出臺。很多地區先行先試,先後出臺了促進調解發展的條例,包括已經出臺的《深圳經濟特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商事調解條例》也在起草制定中。
其次,國內商事調解組織數量不斷增加。通過在「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以及「天眼查」平臺的檢索顯示,目前依法登記設立的商事調解組織有223家,主要以民辦非企業單位為主,且70%以上成立於2022年至2023年之間。第三,調解受案量逐年增速快。以中國貿促會調解中心為例,2022年為9531件。2023年為12509件,同比增長31.3%,標的額為人民幣105.3億元。從地方受案量來看,以深圳市為例,深圳市2022年商事調解案件總數達到6895件,相比2021年的2073件增長了232.44%,其中調解成功的案件數量也從2021年的334件增長至2022年的1271件。 此外,在商事調解國際化發展方面,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應推動商事調解立法納入立法規劃
「目前,儘管我國商事調解發展迅速,但實踐中依然面臨著一些問題,亟需加以解決?!雇瑵髮W法學院院長蔣惠嶺表示,一是商事調解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二是商事調解機構的競爭力有待提升。三是調解員隊伍能力和水平有待強化。四是社會對商事調解的認可度有待提升。
如何進一步推進內地商事調解事業高質量發展,蔣惠嶺建議,第一,加強商事調解頂層設計,積極推動將商事調解立法納入我國立法規劃,推動制定完善商事調解相關法律和規範。第二,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事調解組織。積極發展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商事調解組織,打造國際商事調解的「中國品牌」。第三,打造國際化專業化高素質的商事調解員隊伍。第四,推動商事調解國際化交流合作。支持國內商事調解組織積極參與國際商事調解規則制定和國際商事調解活動,建立國際商事糾紛聯合調解機制,為國際商事爭端多元化解機制的構建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第五,提升社會對商事調解的認知,積極倡導「有商事糾紛,找商事調解」,鼓勵糾紛主體將解決問題作為目標,引導企業將「調解優先」寫入合同的糾紛解決條款中。(記者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