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今日(12日)舉辦「告別劏房 由兒童開始」2.0研究發表記者會,建議政府應協助劏房兒童搬離不宜居住的劏房,並為「劣質劏房」下定義,建立相關負面清單及加強執法。工聯會立法會議員吳秋北表示,工聯會早前發表《告別劏房從兒童開始》的研究報告,並前後舉行6場社區支援講座;下一步將聚焦解決「劣質劏房的定義」「長居劏房對兒童的影響」「如何吸引有兒童劏房戶搬入『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三大問題」,期望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切實回應訴求。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介紹,今次研究透過專家研討和資料搜集,發現長居劏房的兒童會導致視力衰減、影響腦部正常發育、提升心臟病及其他炎癥的患癥機率,以及居住空間狹窄會導致脊柱側彎、脊背傾斜等。她說,早年曾有其他機構訪問300名劏房兒童,發現這些兒童因空間有限,長期姿勢不正、常彎腰在床上完成功課等,出現寒背、圓背和脊柱側彎等痛癥,嚴重可導致椎間盤和小關節的軟骨磨損和撕裂。
工聯會亦開展「不適切住屋環境對兒童生活影響調查」,在229份有效問卷中,約七成受訪者同意不適切居所對家庭成員產生負面影響,平均分最高的三個陳述是「我很擔心子女的成長受到影響」「我經常擔心居所周邊的衛生問題」及「居住環境令我的子女無法專注學業」。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政府可從樓宇結構、消防安全、居住面積、環境衛生、租務等方面,為「劣質劏房」進行定義。其中,居住面積方面,建議低於6.0平方米/65平方呎為劣質劏房;低於公屋擠迫戶標準者(5.5平方米/60平方呎),則為嚴重劣質劏房。在設施、環境衛生方面,以公屋、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能提供的設施為基準,對比一般居於適切住所家庭的狀況。他又建議政府訂立「負面清單」,並加強執法力度。
工聯會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探討放寬有兒童的劏房家庭須輪候公屋超過三年方能申請簡約公屋的限制;建議向貧窮的兒童劏房家庭,發放一筆過搬遷津貼;改善簡約公屋項目的交通配套,為有條件項目增加「屋邨客廳」提供社交及託管設施,釋放婦女勞動力;建議教育局協助劏房搬遷往簡約公屋或過渡性房屋的兒童轉入新學校,並為經濟困難的搬遷家庭提供轉校津貼以購買新校服和教科書等;在大型的簡約公屋項目提供就業輔導、再培訓課程、新來港人士適應課程、托兒服務等服務。